解讀詩歌中的呼告法

把人、事、物當作可以訴說的對象,這種修辭法就叫做「呼告」。利用「呼告」寫文章,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感情,更親切感人。

「呼告」修辭的種類:
1. 對「人」的呼告
●笑吧!快樂的小姑娘!我從妳的臉上看到我的「過去」,妳卻不曾自我的影子中看出你的「未來」。
2. 對「事」的呼告(擬人化呼告)
●光陰呀!希望你能倒流,讓我回到快樂的幼稚園生活。
3. 對「物」的呼告(擬人化呼告)
●海呀!我了解你那憤怒的吼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XJ6TkLrP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09Q56Md0I

解讀詩歌中的轉化法

描述事物時,轉變它原來的性質,變成另一種與原來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的修辭方法,叫作轉化。轉化可以借物言志、寓情於物,以表達作者的情思,也可以敘述具體、描述生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楊喚 夏夜)2.每天早上,她們總是披著一身淡淡的夜色便開始工作。(張騰蛟 那默默的一群)3.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徐志摩 翡冷翠山居閑話)

轉化又可分:
(1)人性化:又稱擬人化,把人類的心情投射於外物,將外物看成與人類一             樣,而加以描述,使具有人類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等,是為「擬人」。 A.那成點狀分布的碧綠,竟是臥在沙地上安恬地晒著太陽的西瓜。(陳幸蕙碧沉西瓜)B.細細一線,卻想與整座天空拔河。(白靈 風箏)C.我猜想愛情,到底躲在哪個角落?(周杰倫 蝴蝶姬)
(2)物性化:又稱擬物化,把人當作其他動物、植物,甚至無生物來描述, 是為「擬物」。A.在「枯寂」的心靈中,插上一枝生命的「花朵」。(殷穎一朵小花)B.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 長恨歌)C.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麥克阿瑟 麥帥為子祈禱文)
(3)形象化:把抽象事物或觀念,化為具體的形象。A.好銳利的喜悅刺上我的心頭。(梁實秋 鳥)B.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朱自清 匆匆)C.牽也牽不住的小雨絲哪,總在我心深處,挑著、刺繡著纏綿的鄉愁。 (亞微  故鄉的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0aUX0Ouc9Y

解讀詩歌中的摹寫法

凡是在語文中,對人、事、物的聲音、顏色、形體、氣味等各種感受,透過作者的主觀,加以描繪形容,即為摹寫。
例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楓橋夜泊)2.迎面拂來的微涼山風,飽含著各種野花的甜美香氣,還帶著一股五月陽光味道。(徐仁修 森林最優美的一天)3.一陣大雨過了,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吳敬梓 王冕的少年時代)

(1)視覺摹寫:A.庭中紫豆一叢,作花甚繁;芭蕉展葉,綠滿窗戶;紫薇久花,離離散紅。(李慈銘 越縵堂日記)B.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陳冠學西北雨)C.空中飄著細細的太陽雨,一道彩虹跨越東方山嶺,雲後可見藍天。(杜虹 灰面鷲之歌)
(2)聽覺摹寫:A.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B.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佚名木蘭詩)C.一直等到夜晚,才又聽到杜鵑叫,由遠叫到近,由近叫到遠,一聲急似  一聲,竟是淒絕的哀樂。(梁實秋 鳥)
(3)嗅覺摹寫:A.大家圍著三隻飯盒吃了一頓肉,甜甜的,腥腥的。(鍾肇政 中元的構圖)B.大理花與劍蘭搶著開,木犀花散布著淡淡的幽香。(琦君 下雨天,真好)
(4)味覺摹寫:A.一連嘗了幾個,都酸得嚥不下,只好擱在一邊,不吃了。(琹涵 酸橘子)B.忽然一個右轉,最鹹最鹹,╱劈面撲過來╱那海。(余光中 車過枋寮)
(5)觸覺摹寫:A.腳伸向秧田裡的水探一探,一股冷冽的寒氣直透進體內。(吳晟 不驚田水冷霜霜)B.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朱自清 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Kkw0p0t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