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句型分辨口訣:
1.先看有沒有(有無句)
2.再看是不是(判斷句)
3.有動詞是敘事句
4.沒動詞是表態句
什麼是飲食文學?
紅樓盛宴是多少平民百姓的嚮往,大觀園裡一簍簍的螃蟹,看在劉姥姥的眼裡是以莊稼人的生活所需來計算的。賈府吃的笳子,光是做工,就足以令人咋舌,更遑論那一入口,舌頭的讚嘆了。那是貴族的吃。「富過三代,才懂得吃穿」。曹雪芹以食物來寫賈府的奢華,對比平民生活的艱苦。這就是食物的書寫。食物與人的生活、生命息息相關,所以它也是很重要的文學、藝術的取材資糧。台灣早期的飲食習慣,從滿足於大同電鍋進步到傅培梅食譜,文學也從梁實秋《雅舍談吃》的懷舊之作,一路到逯耀東的知性飲食書寫,他的代表作品有《祇剩蛋炒飯》、《已非舊時味》。經濟發展後,台灣人對吃,已超越了色、香、味。吃,躍升為一種文化、文明的表徵,更能代言流行與時髦。大陸攝影家張耀的攝影作品集《打開咖啡館的門》,首頁的句子:「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即成為時尚。
除了品味,飲食也是個人生命形態、學養的呈現。閱讀韓良憶的《羅西尼的音樂廚房》,聽任吃與音樂挑動情感。簡媜的《吃朋友》,食物藏著的是生命的祕密。彼德.梅爾的《山居歲月》,紀錄的就是人以悠閒步調面對食物、生活的態度。飲食文學表現的是各人的生命形態,也是集體的生活演變過程。它是有趣而值得玩味的,來嚐嚐不同的文學況味吧。
(本教材整理自網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5Of1PRAsI
第一首:糞埽人(譬喻兼轉化)
第二首:台北哪會攏無人(映襯)
第一首:生活是一條歌(譬喻/隱喻)
第二首:暗光鳥(譬喻/借喻)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點PLAY有動畫)
顏真卿 祭侄文稿 (配合南一國文第二冊 習作p.37及課本p.107)
配合南一國文第二冊課本p.106名家書法:王羲之及蘭亭序
配合南一國文第二冊課本p.106 p.107名家書法:張旭 顏真卿 柳公權 p.105右下懷素自敘帖
配合南一國文第二冊課本p.105左下蘇軾寒食詩卷介紹
配合南一國文第二冊p102-p106書體欣賞及p109永字八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3ul0URVl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