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詩歌中的頂真法

上句的末字,和下句的首字相同;或前段的末句,和後段的首句相同,這樣上遞下接,蟬聯而下的修辭,就叫作「頂真」。運用頂真,是因文意或布局的需要,為讓文章的語氣更連貫,而採取的一種修辭方法。
例 1.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吳承恩 美猴王)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佚名 木蘭詩)  3.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張學友 祝福)

頂真法又分:
(1)聯珠格:句與句之間的頂真,即上下句,用相同的字詞遞接。A.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佚名 樂府民歌)B.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 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佚名 飲馬長城窟行)C.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 子路篇).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  。(蘇軾  記承天夜遊)E.女大十八變,變張觀音面。(琦君 月光餅)F.我的家有個馬桶,馬桶裡面有個窟窿,窟窿的上面總有個笑容。(劉德華 馬桶)
(2)連環格:段與段之間的頂真,即前後段,用相同的字句遞接。A.沿途草花隨風綻放妳的叮嚀╱依依難捨飄灑而下的竹葉╱在林間含淚 送我離鄉╱在林間含淚送我離鄉╱依依難捨飄灑而下的竹葉╱仆倒於九二一震後我回鄉的路上(向陽   春回鳳凰山)B.那挺立的樹身,仍舊,我們擁有最真實的存在,──只要我們有根。╱只要我們有根,縱然沒有一片葉子遮身,仍舊是一株頂天立地的樹 。(蓉子  只要我們有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KKa-icz8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YqnZDkMdA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