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江湖》由周華健和文學大師張大春共同創作,歌詞由張大春以文言文創作,謹守平仄格律,洋溢文學及古典音律之美,音樂則由周華健一手打造。是一首值得細嚼慢嚥,再三回味的佳作。
其中潑墨一首的歌詞引用一連串的典故拉開充滿時間感的畫布,歷代英雄以獨特的姿態在歷史畫布上恣意揮灑。聽眾即使不熟知這些典故,卻在迎面而來的歷史中怦然跳躍。歌末大段落的潑墨皴(ㄘㄨㄣ國畫山水樹石中,表現凹凸陰陽之感及線條、紋理、形態等的筆法)法,以吟唱方式緩緩揚起,象徵歷史中萬千人物,就有如畫布上的各種皴法,在時空中形成了一幅潑墨,最終都只剩一種意象,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潑墨 作詞:張大春 作曲:周華健 編曲:黃韻仁
葡萄美酒 夜光杯 李白月 張良椎
司馬相如 上林雁 霍去病 血染回
秣陵春 灞陵雨 西陵空城拍潮水
東坡笑 陳摶睡 昆明池底照劫灰
*一紙清白 萬種心痕
交代了 興亡晨昏
一紙清白 萬種心痕
休問我 筆法如何
周文漢武 俱塵土 洛陽花 章臺路
一片分合 魏蜀吳 戰國策換種樹書
廣陵散 武陵漁 蘭陵破陣萬骨枯
劉伶醉 王戎老 竹林酒肆阮籍哭
一紙清白 萬種心痕 潑墨啊 潑墨
一紙清白 萬種心痕 混沌啊 混沌
披麻皴、亂麻皴、芝麻皴、斧劈皴、
卷雲皴、雨點皴、彈渦皴、荷葉皴、
骷髏皴、鬼皮皴、礬頭皴、解索皴、泥裡拔釘皴
牛毛皴、馬牙皴、豆瓣皴、刺梨皴、
破網皴、折帶皴、金碧皴、晴翠皴、
直擦皴、橫掃皴、沒骨皴、亂柴皴、拖泥帶水皴
荷葉皴、彈渦皴、雨點皴、卷雲皴、
斧劈皴、芝麻皴、亂麻皴、披麻皴、
晴翠皴、金碧皴、折帶皴、破網皴、
刺梨皴、豆瓣皴、馬牙皴、牛毛皴、
亂柴皴、沒骨皴、橫掃皴、直擦皴、
解索皴、礬頭皴、鬼皮皴、骷髏皴、
泥裡拔釘皴
1.【葡萄美酒夜光杯】:出自王翰《涼州曲》,原詩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李白月】:李白詩中月的意象多,因而此處說李白月。李白著作不勝枚舉的篇句鉤織出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月光世界。
3.【張良椎】:漢代留侯張良乃韓國貴冑之後,其家族有「五世相韓」之稱,張良父親張平去世,父親過世後二十年,秦就滅了韓國。雖然當時張良還小,但他心中挾著亡國之痛,時刻圖謀復國,於是變賣所有家財,招募刺客,伺機刺殺秦始皇。曾派一大力士用大椎伏擊出巡的秦始皇。 後遂以“張良椎”指漢張良狙擊秦始皇的鐵椎,此事因成一典故。
4.【司馬相如上林雁】:漢司馬相如擅作長賦,有著名作品《上林賦》,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模,進而描寫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面。 此處所說“上林雁”應泛指上林苑的獵物。
5.【霍去病血染回】: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征討匈奴有功。 貫休有《古塞下曲》贊霍去病,詩中有“戰血染黃沙,風吹映天赤”一句,此處“血染回”應是源於此詩。
6.【秣陵春】:秣陵為秦漢時南京舊稱。
7.【灞陵雨】:灞陵為漢文帝陵寢,又稱霸陵。
8.【西陵空城拍潮水】:西陵,地名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陵之戰,是發生於西元272的一場戰役,因為東吳西陵督軍步闡投降於西晉而演變成吳軍與晉軍間的戰爭,這也是東吳名將陸抗最出名的一場戰役。西陵亦是古國名。
以上多例皆呼應了下句的興亡晨昏
9.【東坡笑】:東坡,即指東坡居士,宋代詞人蘇軾。生性豁達。
蘇詞中有多句含有笑字佳文。如: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湮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0.【陳摶睡】:陳摶(tuán),字圖南,號扶搖子,五代宋初道學家。 陳摶曾對弟子金礪講過他睡功的奧秘,說明「至人之睡」與一般世俗之睡是不同的。世俗之人貪求名利聲色,衣食享受,雖疲倦入睡後鼾聲大作,但一晚上往往要醒幾次,並無片刻安寧。相反,懂睡道的人,睡中也在修煉:「至人之睡,留藏金息,飲納玉液。……故其睡也,不知歲月之遷移,安愁陵谷之改變。」借睡養煉,成其大丹,這是道教的內丹功夫。陳摶以睡仙見稱於世,他的睡功丹法也因此流傳後世,成為一種獨特的內丹修煉法。其思想既有取於佛教「真空」義,又融合了道教的內丹哲學,是一種佛道合一的獨特哲學觀。
11.【昆明池底照劫灰】:出自晉干寶《搜神記》,漢武帝鑿昆明池,池底為灰墨,問於世人,有道人稱“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是天地間的大劫難被燒盡了,這是劫難燒儘後留下的灰塵)”。 後人以劫灰喻災難後的遺跡。
以上多例皆呼應了下句的一紙清白 萬種心痕
說明他們已得一紙看盡人事滄涼後的豁達與靜謐
12.【周文漢武】:即周文王、漢武帝。
13.【洛陽花】:此處應是指開在洛陽的花。 另有一花名為洛陽花,又稱石竹。
14.【章台路】:古代地名,有三解釋,一為春秋時楚國離宮,亦稱章華台;二為戰國時秦宮中台名;三為西漢長安街名。 此處應為西漢長安街名。 歐陽修詞《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有“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一句。
15.【一片分合魏蜀吳】:指三國時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
以上多例仍皆呼應了下句的興亡晨昏
16.【戰國策換種樹書】:《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所編記載東周戰國歷史的國別體史書。 “種樹書”則是秦始皇未焚之書。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的兩句“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意思是說把兵書、治國平天下的經史之書扔掉一邊,換成怎麼教人種樹養花的書看,一位從對立的辯論的態度轉變為講究自然和諧共存。
17.【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魏晉時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
18.【武陵漁】:東晉時陶淵明所寫《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由武陵漁人引出,後,世代文人墨客常以“武陵”代稱桃花源。 “萬骨枯”應該是唐代詩人曹松《己亥歲》那兩句“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引用。
19.【蘭陵破陣萬骨枯】:北齊大將高長恭,因相貌柔美無法震懾敵人而戴兇惡面具上陣,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20.【劉伶醉】:劉伶,竹林七賢之一,酷愛喝酒。
21.【王戎老】:王戎,竹林七賢之一,早慧兒童,那個說路邊李樹上李子多肯定是苦李的娃娃就是他,原話是“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22.【竹林酒肆阮籍哭】:阮籍哭,有典故“窮途之哭”,指阮籍“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怮哭而反”,阮籍不拘禮俗,行不由徑。 “窮途之哭”本指他因車無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處困境而悲哀。
注:竹林七賢: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於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採用比興、象徵、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23.【披麻皴、亂麻皴、芝麻皴、斧劈皴、卷雲皴、雨點皴、彈渦皴、荷葉皴、骷髏皴、鬼皮皴、礬頭皴、解索皴、泥裡拔釘皴牛毛皴、馬牙皴、豆瓣皴、刺梨皴、破網皴、折帶皴、金碧皴、晴翠皴、直擦皴、橫掃皴、沒骨皴、亂柴皴、拖泥帶水皴】 :此乃國畫十六皴是也,國畫有十八描和十六皴之說,十六皴是清代鄭績所列十六家皴法。
注:周文漢武俱塵土洛陽花:洛陽種的花,最明顯的是唐代的牡丹章台路:西漢長安街名這一句基本都是盛世,與周文漢武俱塵土是一個意思 。而一片分合魏蜀吳戰國策換種樹書三國,戰國,南宋,都是亂世。.廣陵散武陵漁蘭陵破陣萬骨枯。嵇康做廣陵散為絕命曲,桃花源為避亂,蘭陵王破陣飲鴆。 這都是史詩中實際發生的極美藝術作品。劉伶醉王戎老竹林酒肆阮籍哭在這下段則多有時不待兮奈若何的暗示,看似曠味深遠卻也飄溢著一股英雄遲暮的淡淡慨悵。(以上部分資料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