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道聽塗說」,沒有人不對它深惡痛絕的。但世上又有幾個人敢拍胸脯保證,說他從來沒有在路邊聽過一些小道消息,並且沾沾自喜地再傳給其他人。論語.陽貨篇:「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可見道聽塗說自古至今,已成人類歷史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只不過現代人的「塗說」不只在路上,也在網上。
前幾個禮拜,校園裡有同學「路過」他人相互攻訐的臉書文字,並按下讚。這等同於肯定並且散布一個未求證的腥羶事件。最後,當然得惹上些麻煩。這幾天新聞裡也有「便當文」事件。可見網路上,不但路比較寬,能說的也更多。
路邊來的說法,大概都躲不過真、善、美這面文學照妖鏡。文學,必要求真。內容的真實或情意的真切,這是對聽閱者最起碼的尊重。至於道德層次的善,則包含不謾罵、不作無理的攻訐、不傳播邪惡的思想。至於美,則是已到達藝術的境界,更甚者能使閱聽者心靈得到洗滌和昇華。
廣大興漁船事件後,董女和某報社總編以「第一人稱」在臉書發文闡述親見菲律賓人在台灣買不到便當的情形,之後引起網民瘋狂轉載,竟有八萬人點閱。這類不實的發文明顯違反了真、善這兩項標準。至於美嘛,假設這篇是發布在小說連載那一欄,倒不失達到美的境界。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我們需不需要那麼多路邊的小說, 那還得取決於整個社會大眾心理的偏好。 不過下次轉載或按讚的同時,記得查一查作者的身分是不是個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