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薑花

綠水供養的命運
在土裡刻著朱字讖文
啜飲的月光
裹著寸寸相思結繭
揚翅
朵朵白蝶

衣袖潺潺飛不動雷峰塔下殷紅
雙眼
咽咽嗚嗚幾千回似水寒夜
衣袖冷冷飛不動西湖堤上可畏
人言
淅淅蕭蕭幾萬年朔風如獵

翩翩而來
嶙峋傘骨下護守的靈魂
當夜風輕奏請尋著嫣然清氛
攜我 雙飛
要不埋葬昨夜的昨夜斑駁傷痕
化作河畔芊芊青泥
等候你
足印 深深

二00九年,夏末,植下了六、七株野薑,在台中豔陽的全日熱情下和這海口小鎮間歇驟起的狂風中。野薑,名字中注定了的堅韌和淒美,使她們落腳在我院中西南一隅。如蝶的翼、淡白的色、絲毫不濃郁的清香,一如優雅的白衣女子,月下、雨夜、風中俯拾皆美。端坐長椅上,我凝視這美的綻放竟如此轉瞬無常,心想:野薑也該有屬於她的葬花詞吧!薑花義無反顧的開落、落花也化作來年春泥的守候 ,一如白蛇傳中看見白素真追求愛情的勇敢和執著。白蛇傳曾是我最熟悉父親所講的床邊故事,我試著為這四百年來備受非議的白娘娘和不比玫瑰、牡丹受人寵愛的純淨野薑,提筆寫下這首小詩,獻給讓我感動的「她們」,也想傾訴著:生命如花,終究凋零,但請熾熱且無悔的愛著、活著!

SONY DSC

關於小米

 

故鄉是一罈酒。一罈母親釀的甜酒。乳白色的酒汁略帶混濁,和著撈出的沉澱酒糟飲下 ,甜甜香香的氣味裡還混著一絲嗆辣。入喉的總是微醺的童年記憶。

村裡的人毋論大小都管母親叫阿蘭姐,每近年節,阿蘭姐家不到二坪大的廚房裡總忙碌穿梭著各種稱呼的阿姨叔伯奶奶們。舉凡風乾醃肉、各式臘腸、甚至是兩個拳頭大的廣東粽……等南方料理;或是牛肉捲餅、各式蒸餃、包子……等北方食材, 都是廚房裡等著敦親睦鄰的佳餚。

甜酒就不一樣,靜靜沉在缸裡,在廚房日照不到的角落等著父親回來。父親是跑遠洋貨輪的船員,海風裡的腥鹹才是他最熟悉的味道。酒是釀給他喝的,他喜歡在大快朵頤之際來上一杯,這味,是六歲的小米不許嚐的。

小米其實偷喝過好幾回,有一回還牛飲到頭暈目眩,醉倒在竹墊子床上。如此貪杯的小孩也算得上半個詩人,而那些來來往往廚房裡,拼拼湊湊的生命故事,演活了詩裡的句法。父親也是半個詩人,他的杯底沉的是屬於他的鄉愁。

每個人都是詩人,也總有個故鄉。故鄉是指到不了的地方,一如李白的月亮仙境和陶淵明南山下藏著的理想。故鄉,是詩人酒後最真實的夢囈。

且聽聽小米酒後釀的詩,在這兒或許也能找到屬於你的生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