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台中 廖玉蕙老師示愛與分享

2019.08.22示愛與分享–到偏鄉去開講

廖玉蕙老師

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晚上在重慶南路文化復興委員會,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的演講,當時一口氣連續講了四個星期,談的是元曲。至今猶然記得當時心跳氣急、心臟無力的窘境。從那開始,講啊、講的,從學術專業的戲曲、古典小說直講到創作與閱讀,甚至因為散文創作主題引來的語文教育、兩性、家庭相關的邀約,忽忽已歷三十餘年。蒙讀者與聽眾不棄,演講一直邀約不斷。但很慚愧的是,以往因為教書的緣故,常排拒交通較不便之處的邀約,內心總是不安。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是更需要關照偏鄉的需求嗎﹖

一日,無意間跟前台中文化局局長路寒袖提及有心到花蓮、台東、屏東及澎湖、馬祖等離島……去義務演講,設定總計四十場。本想請教這位學弟如何不動聲色地達到目的,畢竟他正擔任文化局長,應該更加清楚可以透過哪些管道進行。

沒料到路寒袖說:「何不就從自己的故鄉台中出發﹖」於是,在台中文化局協助安排下,我從七月至九月先在台中的十所國、高中開講,接著走遍東、南、西北及離島,總計義講43場。因篇幅所限,僅就記憶所及的台中部分稍作掠影。

首先,偏鄉的定義是甚麼?有人說:「資源少就是偏鄉。」我在文化局提供的10所高中選擇從清水高中起跑。熱心開車到高鐵站接我的女老師對偏鄉有「偏」解,她在車子繞進學校前,指著前方安靜寬闊的道路說:「你看!這麼靜寂無人的地方,還不是偏鄉!什麼地方才叫偏鄉!」我看著中午赤炎炎的太陽笑著回說:「誰會在中午的大太陽下出來散步。再過去幾百公尺的地方就是我的婆家,那裏可熱鬧滾滾哪!」這地方我太熟悉了,與其說是偏鄉,毋寧說是「偏心」較合適,由清水開跑,向丈夫示愛的成分居多。我用具體的行動來回饋外子長期以來對我寫作的支持。那次的講題是:《推窗放入大江來-談閱讀與創作》,聽眾很可愛,回答踴躍,態度大方,我給他們打了九十五的高分,就不知道學生給我打幾分?

到石岡國中是跟老師切磋閱讀教學之道,我以「示愛與分享–讓孩子愛上閱讀」為題。石岡國中的正職國文老師僅有四名,加上被鼓吹來聽講的其他科任老師,總共也不過十餘位。講了一些時候,鐘聲響了,又走了幾位去上課。從頭聽到尾的人不超過十人,主辦的國文老師一直跟我道歉。我說我之所以發心義講,就是針對這樣的學校—資源少、老師少、地處偏遠,幾乎請不起名師去切磋,我雖非名師,倒很願意共襄盛舉。

這所學校夾在兩大塊墳場間,我一進校門,就有幾名小朋友慌慌跑過來。一位矮個頭的小女生對著接送我的國文老師用台語說:「害ㄚ啦!害ㄚ啦!代誌大條啊啦!」原來她被老師賦予重任監考,卻因粗心,忘了讓同學互改。

我看著這麼可愛的小朋友在學校居然操著熟極而流的台語,忍不住笑出來。這是我長期穿梭在城市的學校從未見過的現象。校長試探了一下,看我的台語還算靈光,也立刻切換回台語跟我溝通。沒辦法,有些話就只有用母語來說才痛切淋漓。就如同到美國,只要聽到有人操著台灣國語,立刻就想回過頭去跟他們打個招呼,這是天性,禁之不絕。

大里高中的演講,原定從九點講到十一點,但我一向多準備些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學生看到我PPT檔裡還有好幾張講義,集體起鬨地請求我講完它們。學校從善如流;我是既來之則安之,學生如此熱情,我索性就「撩落去」,一直講到接近中午才結束。

學生的聽講態度非常好,很投入,也很能呼應老師的問題;雖然學校小,也偏僻了點,但學生好大氣,落落大方,一點也不忸怩,對著這樣的學生演講真是開心極了。

大里高中已經讓我驚豔不已,沒料到沙鹿高工的學子同樣教人另眼相看。階梯式的演講廳裡,每一雙眼睛都凝神注目,沒人打瞌睡,沒人悄聲談話。舉手問答的情況意外的熱烈,每則提問都顯示誠懇與深度,讓我對職業學校有了迥異以往的印象。誰敢說現在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教學現場讓我感到無比振奮。

新社以花海節聞名,是個美麗的城市。學生比較靦腆,不擅言談,演講初始,顯得拘謹,經過鼓勵後,學生逐漸有了笑容。演講過後,留下幾分鐘的時間Q&A。我指定一位學生發言,他俏皮反問:「我想不出問什麼問題,如果我說老師的演講很吸引人,可以算嗎?」我笑答:「當然算,有什麼比這樣的語言更美麗的。」那次,我獲贈了好幾盆可愛的多肉植物。

另一位同學主動繼起發言:「老師的演講我很喜歡。」我說這不行,講別人講過的,缺乏創意。他急急補充:「我還沒說完哪!老師的言談很幽默,內容很充實,很能讓人親近且接受,我很喜歡。」我說:「嗯,補充的意見很具體,讓老師很開心,以後就請這樣勇於發言吧。」啊!愛慕虛榮真是天性。那次,我獲贈了好幾盆可愛的多肉植物。

在忠明高中的講題是「遠方–我的理想我的夢」。從我小時候的一篇題為「我的志願」的作文談起。文章裡,我天真寫出的「立志當歌仔戲演員」,被老師評曰:「不登大雅之堂,重寫。」於是,我將志願改寫為科學家,結果被張貼在布告欄上做為同學的範本。幾十年後,我沒有成為科學家,卻成為研究並教授戲曲的學者;雖沒有成為歌仔戲演員,但教授歌仔戲,也算「雖不中亦不遠矣」。

高一時,我又在作文中聲稱:「夢想有一天能在較大的場合裏,做一次成功的講演……」年少的我,萬萬沒料到這篇作文還真準確的預示了我自不惑之年直至其後的人生;我真的在台灣島上四處奔忙,忙著在千人的場合裡演說。幼年的夢想成真,少年的痴念無意中也實現了。我告訴學生們:只要認真朝目標直直走去,夢想就不會只是夢想,而能化為美好的理想。

去大雅的大華國中義講那次最驚險。雖然前一晚在電腦前再三搜尋路線,但仍迷失在茫然的路口。我相準一輛送貨的旅行車,開車窮追,終於在一個紅燈前和它並列,敲窗請求協助。司機跟我比畫了半天,我沒聽懂方向,怕他一踩油門溜走,我急忙用哭腔求他:「我一點五分要去大華國中演講,現在已經一點了,怎麼辦?我都要哭了。」那男子看了表,也嚇一跳!跟著慌張起來:「跟著我走,我帶你去。」我差點沒跪謝,跟著他一連闖過兩三個黃燈,終於在1:10衝到大華。我還來不及致謝,他就一溜煙走了。載著一卡車東西的他,不知道是否因此耽擱了正事?但我確認大雅真是個「大雅」的城市。

大華國中的學生真不負我虛驚一場的精神耗損,以安定的微笑迎接我,聽講時好全神貫注,跟我互動時也很自然、很大方,全場笑盈盈,輕鬆卻不輕浮。

事後,我稱讚他們的學生程度好、聽講秩序佳,校長很客氣說:「老師PPT選的文章很讚,跟學生有輕鬆的互動,且口才好,內容很切實際才有這樣的結果啦。」我簡單翻譯了一下,就是「老師講得好」,而很歹勢,老師指的就是我。

最讓人感動的是中港高中。其實在那趟義講前後,我都各去過一趟。第一趟,我就感受到學校的國文老師好熱血,殷勤延請許多大師去演講,經費不足時,都由老師捐助玉成。更厲害的是,每一場演講前,學校師生都會一起做足功課。先閱讀演講者作品,還分組改編作品內容為戲劇,在作家開講前,學生上台先演出10-20分鐘,充分將作家作品融會貫通後摘要演出,態度慎重,讓演講者相當感動,而該校老師活潑的教學方式更令人動容。

整體而言,在三個月內密集做了四十多場的義講,讓我大開眼界,也因此對台灣整體的教育現場有較多的觀察。我很高興有機會跟故鄉台中的師生示愛並分享教學心得;更可以驕傲地說:台中的學生和老師回饋給我的,確實是更為美好的素質與希望,我以身為台中人為榮。(2019.08漾台中)

班級共讀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中港高中 |班級共讀 – 406班 | 余曉菁老師帶領導讀

(本文同步刊載在青春博客來閱讀平台107.11.23)

 班級共讀方式:
一、引言
二、老師導讀
三、學生分享
四、小組討論

這是第一次進行班級共讀,因此首先由老師進行《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班級共讀的說明。

在這堂課裡,要帶領高一學生跟著川上和人這位鳥類學家一起進行冒險,出發之前,我們得清楚的知道,班級共讀的方式與意義。

班級共讀困難嗎?其實一點也不,只是有些步驟,大家一起做,閱讀會變得更趣味橫生。老師的方法就是四步驟:老師先導讀、進行引言,學生再分享,進行讀書小組討論,真的很簡單唷。

老師先介紹一下川上和人,他是誰?為甚麼我們要認識他?又為何要選擇他的這本書來讀?

正如張東君在導讀的介紹,作者寫出研究鳥類時的悲慘實況,希望讀者在笑得人仰馬翻的時候,能順便記下科普常識,這是他們的苦肉計。(導讀第5頁)

那麼在班級共讀的選書中,也希望406的學生閱讀之餘,能順便記下科普常識,這……也是老師的苦肉計,理由非常的光明正大。

於是,我們的班級共讀就開始了。

老師提出川上和人在他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因為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風之谷」而投入生態學領域,接著才誤打進入鳥類學。對鳥類學的興趣居然是「好奇鳥類是如何從恐龍進化」,同學也對這麼一位有趣的作者產生莫大的興趣。

不過,既然是科普的書籍,會不會生硬的無法入眼呢?

作者可是一位有趣的人,他的書像是他的日記,心底的話也隨著介紹完他的研究,就坦誠的說出來。

在第三章節愛之入骨裡,他洋洋灑灑說明了熱愛機車和骨骼標本之後,卻又在章節結尾處告訴大家,其實這些理由都是事後編派,因為這是身為研究者的小犯罪,用以維持社會秩序。(第90頁)

這麼一個有血有肉有歡笑的展現研究者的內心世界,確實,值得我們跟著他一同冒險,冒險之中,不也是自己和自己對話嗎?就跟作者一樣。

接著是大家在課堂上的閱讀。

也配合中港高中班級讀書會的運作。

分享和討論的時候,老師開啟青春博客來後台,讓每一位同學的書評都呈現在投影幕上。

為期兩個禮拜的閱讀,同學不僅要提出對這本書的閱讀書評,也要完成班級讀書會的討論報告。

同學是這麼說的,「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作者對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充滿熱情、希望,不輕言放棄,只為了能有更好的發現,能更了解鳥類。」、「當他在火山島利用無人機拍攝發現鳥時,那種激動、感動的心情,甚至只是這種鳥克服了自然環境的威脅而生存下來了,就感動不已。是一本會讓我想在繼續看下去的書。」。

然而,不僅只於鳥類領域,同學也能夠將閱讀的內容與生態議題連結,如「這本書不只是單純的觀察與了解鳥類而已,由於觀察牠們可以發現人類的險惡、被破壞的生態,因為人們的『搭便車』心態導致鳥兒們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燒森林也好,亂丟垃圾也好,因為這些惡劣的行為,讓鳥類的家都沒了。」。

在結論的地方也可以發現,夢想也許是和自己的感動深深連結,如「因為作者小時候看了《風之谷》深受感動,把自己奉獻給鳥類學,給環境,給小時候的夢想」,同學表達出閱讀這本書的感受,如「我本以為會有艱深的鳥類學名詞,但我錯了,作者更像是以對話的方式寫這本書,獨特的見解及人生觀深深吸引我。」、「此書之寫作口吻較特殊,會加上自己一些詼諧的小註解,且篇名不死板,較調皮可愛,在看目錄的同時就會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了。此外,在每一章節開頭處有可愛小插圖,與文章內容習習相關,看了也會令人會心一笑。」。

最後,老師還不忘來個書籍接龍,再推一本來看看,劉克襄的《山黃麻家書》,一樣是記錄鳥類,又有哪些不同的閱讀趣味呢?讓同學來挑戰囉。

本次中港高中的班級共讀就到此進行一個段落,願大家都能享受班級共讀樂趣和美好。

 

 ●好書推薦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
鳥類学者だからって、鳥が好きだと思うなよ。
作者: 川上和人   /   譯者: 陳幼雯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8/10/08

 

山黃麻家書
作者: 劉克襄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2/06/13

●OKAPI 推薦

◆菜市場高手過招秘笈——劉克襄《男人的菜市場》
文/京秋2012年10月18日
男人的菜市場 男人逛菜市場應該會有幾個理由:1. 他是廚師;2. 他媽媽請他去買蔥;3. 和老婆打賭輸了要做飯。 而劉克襄逛菜市場的理由,就是不想被騙,想要家人吃得健康,「當我們走進菜市場,買 > more

知識方舟–永續發展目標

  • 行動 Action沒有行動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呂興忠)
  • 透過一點點行動開始進行閱讀因閱讀而對人生產生新的行動
  • 閱讀 Reading
  • 建置優質閱讀環境,輔以教師的愛心與關懷,設計引導學生適性學習活動使子樂於悠游書海
  • 知識 Knowledge
  • 知識就是力量透過閱讀厚植軟實力增加未來競爭力,朝偉大航道啟航。

閱讀推展與學校願景結合

中港高中的課程發展的願景,在於培育學生能夠成為一個具有多元智慧(W)、能夠獨立探索(I)、能用多元而宏觀的視野來面對未來(S)以及能夠健康而快樂地學習(H)的中港人。所以在課程的設計及研發時,便結合學校經營之願景。師生們共許新願(WISH),在面對課綱轉變之時,我們亦可從課程進行變革,透過課程的解構,共同建構學校的新課程。


1.發展閱讀,推動悅讀的理念:達成培養具有多元智慧(W)、獨立探究(I)、宏觀視野(S)以及可以健康快樂學習(H)的學生。

2.素養導向的閱讀課程:藉由多元的課程、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能發展探索、探究、行動、表達的研究能力,更希望從閱讀中能有所得或反思,進而延伸出各種實際行動及問題解決能力,讓中港的學子們將來能成為各領域的領航人。

3.自我實現的領航者:提供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與舞台,達成學校願景(WISH)。

悅讀閱讀推動計畫

本計畫的目的為透過閱出報發力的系列課程,以及閱出報發力班級、年級的發表PK大賽提升學生的文學力、表達力、閱讀力、以及行動力,藉由課程培養學生能發展探索、探究、行動、表達的研究能力。

計畫理念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新圖書館的落成,為中港高中的閱讀帶來新的契機,獨特船形外觀,猶如知識方舟(ARK)般,即將帶領中港的學子們悠遊在浩瀚的書海。藉由ARK精神的實踐,透過各項閱讀活動,除了讓中港的學子們愛書、愛閱讀外,更希望從閱讀中能有所得或反思,進而延伸出各種實際行動及問題解決能力,讓中港的學子們將來能成為各領域的領航人。

目標內容

  1. 辦理各項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與自主學習之習慣。
  2. 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及分享活動,培養與人相處及討論能力,創造閱讀活動更高的附加價值。
  3. 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增加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學生省思能力。
  4. 提升學生資訊運用能力,增進資訊素養。
  5. 辦理社區走讀活動,從認識社區開始,進而關心社區。
  6. 培養學生圖書館資源利用能力,提高圖書借閱率。

增能內容與策略

  1. 閱讀領航:透過班級讀書會小組共讀、簡報製作指導、作家現身講座、主題書展等相關系列活動,培養學生閱讀及面對未來的能力。
  2.  閱讀大聲公、閱讀肥皂箱:閱讀心得發表與分享,增強學生活動企劃及推廣能力。
  3.  自我探索與資訊應用能力:透過活動進行,培養學生資料蒐集與資訊運用能力。
  4. 結合讀書心得、小論文寫作比賽、三魚網線上閱讀心得及書評分享,將所讀化為文字,延續閱讀生命力。

預期效益

  1. 每個月更換班級共讀書目 1 次,並繳交小組活動紀錄每學期四次,參與學生 450 人。
  2. 舉辦閱讀發表班級 PK 賽 1 場:針對作家或主題,進行書面報告及閱讀心得發表。先以「班級分組」為進行選拔;後由各班推舉優秀隊伍,進行年級競賽,並擇優獎勵,參與師生人數 460人。
  3. 辦理作家系列活動 1 場,邀請 PK 賽閱讀之書籍作者蒞校舉辦演講活動,拉近作家與學生的距離,藉由與作家之互動及提問,澄清心中疑惑,參與師生及社區民眾 600 人。
  4. 辦理讀書心得及小論文寫作相關講座 2 場,參與師生 300人。
  5. 辦理社區踏查活動 2 場,邀請社區耆老擔任社區歷史講座,增進學生關懷社區與同理他人之情懷。
  6. 辦理圖書館利用教育 20 場,教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各項資源。
  7. 辦理網路免費資源利用講座 1 場,鼓勵全校師生善用各項免費資源。
  8. 圖書館入館人數及借閱率增加5%以上。
  9. 讀書心得及小論文投稿篇數與得獎率提升5%以上。

質的效益

  1. 形塑校園閱讀風氣,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與能力,以陶冶學生的人文氣質。
  2. 透過討論與分享活動,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文章與蒐集、整理、組織資料之能力;並能流暢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態度與閱讀心得。
  3. 透過校內讀書心得寫作比賽及小論文競賽推廣,培養學生讀書風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以強化學生在校學習成效。
  4. 結合資訊教育,理網路心得寫作比賽、三魚網書評及推薦寫作,提升學生資訊能力。
  5. 充分利用社區人力及物力資源,讓閱讀配合實際行動,進而了解社區、關懷社區之情操。

自主管理

學生研究成果

知識探索力課程

  • 詩歌巷弄新詩創作(從照片中擷取攝影師的訊息,探索對社區環境的理解,以詩的語言表達)

  • 閱讀大聲公(以小組共讀、簡報口語表達訓練課程,提升學生邏輯思考力、口語表達力、研究行動力、團隊合作力、資訊科技能力)
  • 教師課程共備工作坊(盤點學生學習,聚焦於知識探索課程,研擬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與評量)
  • 閱出報發力教師會議(設計閱出報發力課程、研擬教師增能研習與學生系列課程)

緣起

緣起:

理念說明:

一、華人首富李嘉誠說:「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識改變命運。」閱讀力是決定個人競爭力的關鍵核心,讓學生「學會閱讀」,將來才能「透過閱讀學習」,以因應迅速變遷的世界趨勢。

二、閱讀能力不單是讀懂文字訊息,更關乎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而透過簡報的呈現,讓學生不只閱讀,更需結合資訊科技能力」、「思考判斷能力」、「口語表達力」……,藉由小組合作學習,更是培養能與人「團隊合作」的能力。

三、這世界不缺少有能力的人,但需要有能力又願意去幫助別人的人。希望透由閱讀簡報分享的服務學習方式,展現閱讀的成果外,更是品德的涵養與提升,達到互助共好雙贏結果。

目標內容

一、以小組共讀、簡報分享方式提升學生邏輯思考力、口語表達力、研究行動力、 團隊合作力、資訊科技能力。

二、強化學生針對書籍及主題研究閱讀之能力及興趣。

三、培養「你好、我好」的良好品德,用簡報來分享知識與信念,營造友善、智慧的學習環境。

實踐計畫目標與具體作為

一、閱讀報發力:小組分組研討、教師指導閱讀及簡報製作、簡報比賽、作家現

身研習講座、主題書展、相關系列活動。

二、大手牽小手:增強學生企畫活動能力指導、分組研討並設計活動課程、閱讀

推廣服務。

三、結合跨校網讀、小論文寫作,將所聞、所思化為文字,延續感動力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