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台中 廖玉蕙老師示愛與分享

2019.08.22示愛與分享–到偏鄉去開講

廖玉蕙老師

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晚上在重慶南路文化復興委員會,我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場的演講,當時一口氣連續講了四個星期,談的是元曲。至今猶然記得當時心跳氣急、心臟無力的窘境。從那開始,講啊、講的,從學術專業的戲曲、古典小說直講到創作與閱讀,甚至因為散文創作主題引來的語文教育、兩性、家庭相關的邀約,忽忽已歷三十餘年。蒙讀者與聽眾不棄,演講一直邀約不斷。但很慚愧的是,以往因為教書的緣故,常排拒交通較不便之處的邀約,內心總是不安。做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是更需要關照偏鄉的需求嗎﹖

一日,無意間跟前台中文化局局長路寒袖提及有心到花蓮、台東、屏東及澎湖、馬祖等離島……去義務演講,設定總計四十場。本想請教這位學弟如何不動聲色地達到目的,畢竟他正擔任文化局長,應該更加清楚可以透過哪些管道進行。

沒料到路寒袖說:「何不就從自己的故鄉台中出發﹖」於是,在台中文化局協助安排下,我從七月至九月先在台中的十所國、高中開講,接著走遍東、南、西北及離島,總計義講43場。因篇幅所限,僅就記憶所及的台中部分稍作掠影。

首先,偏鄉的定義是甚麼?有人說:「資源少就是偏鄉。」我在文化局提供的10所高中選擇從清水高中起跑。熱心開車到高鐵站接我的女老師對偏鄉有「偏」解,她在車子繞進學校前,指著前方安靜寬闊的道路說:「你看!這麼靜寂無人的地方,還不是偏鄉!什麼地方才叫偏鄉!」我看著中午赤炎炎的太陽笑著回說:「誰會在中午的大太陽下出來散步。再過去幾百公尺的地方就是我的婆家,那裏可熱鬧滾滾哪!」這地方我太熟悉了,與其說是偏鄉,毋寧說是「偏心」較合適,由清水開跑,向丈夫示愛的成分居多。我用具體的行動來回饋外子長期以來對我寫作的支持。那次的講題是:《推窗放入大江來-談閱讀與創作》,聽眾很可愛,回答踴躍,態度大方,我給他們打了九十五的高分,就不知道學生給我打幾分?

到石岡國中是跟老師切磋閱讀教學之道,我以「示愛與分享–讓孩子愛上閱讀」為題。石岡國中的正職國文老師僅有四名,加上被鼓吹來聽講的其他科任老師,總共也不過十餘位。講了一些時候,鐘聲響了,又走了幾位去上課。從頭聽到尾的人不超過十人,主辦的國文老師一直跟我道歉。我說我之所以發心義講,就是針對這樣的學校—資源少、老師少、地處偏遠,幾乎請不起名師去切磋,我雖非名師,倒很願意共襄盛舉。

這所學校夾在兩大塊墳場間,我一進校門,就有幾名小朋友慌慌跑過來。一位矮個頭的小女生對著接送我的國文老師用台語說:「害ㄚ啦!害ㄚ啦!代誌大條啊啦!」原來她被老師賦予重任監考,卻因粗心,忘了讓同學互改。

我看著這麼可愛的小朋友在學校居然操著熟極而流的台語,忍不住笑出來。這是我長期穿梭在城市的學校從未見過的現象。校長試探了一下,看我的台語還算靈光,也立刻切換回台語跟我溝通。沒辦法,有些話就只有用母語來說才痛切淋漓。就如同到美國,只要聽到有人操著台灣國語,立刻就想回過頭去跟他們打個招呼,這是天性,禁之不絕。

大里高中的演講,原定從九點講到十一點,但我一向多準備些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學生看到我PPT檔裡還有好幾張講義,集體起鬨地請求我講完它們。學校從善如流;我是既來之則安之,學生如此熱情,我索性就「撩落去」,一直講到接近中午才結束。

學生的聽講態度非常好,很投入,也很能呼應老師的問題;雖然學校小,也偏僻了點,但學生好大氣,落落大方,一點也不忸怩,對著這樣的學生演講真是開心極了。

大里高中已經讓我驚豔不已,沒料到沙鹿高工的學子同樣教人另眼相看。階梯式的演講廳裡,每一雙眼睛都凝神注目,沒人打瞌睡,沒人悄聲談話。舉手問答的情況意外的熱烈,每則提問都顯示誠懇與深度,讓我對職業學校有了迥異以往的印象。誰敢說現在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這樣的教學現場讓我感到無比振奮。

新社以花海節聞名,是個美麗的城市。學生比較靦腆,不擅言談,演講初始,顯得拘謹,經過鼓勵後,學生逐漸有了笑容。演講過後,留下幾分鐘的時間Q&A。我指定一位學生發言,他俏皮反問:「我想不出問什麼問題,如果我說老師的演講很吸引人,可以算嗎?」我笑答:「當然算,有什麼比這樣的語言更美麗的。」那次,我獲贈了好幾盆可愛的多肉植物。

另一位同學主動繼起發言:「老師的演講我很喜歡。」我說這不行,講別人講過的,缺乏創意。他急急補充:「我還沒說完哪!老師的言談很幽默,內容很充實,很能讓人親近且接受,我很喜歡。」我說:「嗯,補充的意見很具體,讓老師很開心,以後就請這樣勇於發言吧。」啊!愛慕虛榮真是天性。那次,我獲贈了好幾盆可愛的多肉植物。

在忠明高中的講題是「遠方–我的理想我的夢」。從我小時候的一篇題為「我的志願」的作文談起。文章裡,我天真寫出的「立志當歌仔戲演員」,被老師評曰:「不登大雅之堂,重寫。」於是,我將志願改寫為科學家,結果被張貼在布告欄上做為同學的範本。幾十年後,我沒有成為科學家,卻成為研究並教授戲曲的學者;雖沒有成為歌仔戲演員,但教授歌仔戲,也算「雖不中亦不遠矣」。

高一時,我又在作文中聲稱:「夢想有一天能在較大的場合裏,做一次成功的講演……」年少的我,萬萬沒料到這篇作文還真準確的預示了我自不惑之年直至其後的人生;我真的在台灣島上四處奔忙,忙著在千人的場合裡演說。幼年的夢想成真,少年的痴念無意中也實現了。我告訴學生們:只要認真朝目標直直走去,夢想就不會只是夢想,而能化為美好的理想。

去大雅的大華國中義講那次最驚險。雖然前一晚在電腦前再三搜尋路線,但仍迷失在茫然的路口。我相準一輛送貨的旅行車,開車窮追,終於在一個紅燈前和它並列,敲窗請求協助。司機跟我比畫了半天,我沒聽懂方向,怕他一踩油門溜走,我急忙用哭腔求他:「我一點五分要去大華國中演講,現在已經一點了,怎麼辦?我都要哭了。」那男子看了表,也嚇一跳!跟著慌張起來:「跟著我走,我帶你去。」我差點沒跪謝,跟著他一連闖過兩三個黃燈,終於在1:10衝到大華。我還來不及致謝,他就一溜煙走了。載著一卡車東西的他,不知道是否因此耽擱了正事?但我確認大雅真是個「大雅」的城市。

大華國中的學生真不負我虛驚一場的精神耗損,以安定的微笑迎接我,聽講時好全神貫注,跟我互動時也很自然、很大方,全場笑盈盈,輕鬆卻不輕浮。

事後,我稱讚他們的學生程度好、聽講秩序佳,校長很客氣說:「老師PPT選的文章很讚,跟學生有輕鬆的互動,且口才好,內容很切實際才有這樣的結果啦。」我簡單翻譯了一下,就是「老師講得好」,而很歹勢,老師指的就是我。

最讓人感動的是中港高中。其實在那趟義講前後,我都各去過一趟。第一趟,我就感受到學校的國文老師好熱血,殷勤延請許多大師去演講,經費不足時,都由老師捐助玉成。更厲害的是,每一場演講前,學校師生都會一起做足功課。先閱讀演講者作品,還分組改編作品內容為戲劇,在作家開講前,學生上台先演出10-20分鐘,充分將作家作品融會貫通後摘要演出,態度慎重,讓演講者相當感動,而該校老師活潑的教學方式更令人動容。

整體而言,在三個月內密集做了四十多場的義講,讓我大開眼界,也因此對台灣整體的教育現場有較多的觀察。我很高興有機會跟故鄉台中的師生示愛並分享教學心得;更可以驕傲地說:台中的學生和老師回饋給我的,確實是更為美好的素質與希望,我以身為台中人為榮。(2019.08漾台中)

106學年悅讀閱讀廖玉蕙老師開場展現悅讀成果

閱讀是大家認為重要的學習方法,更是知識經驗獲取的方式,
所有的知識可能會因為新的訊息、新的證據,或是技術更新而動搖,
如此,閱讀便是所有學習的基石,
社會氛圍中也視閱讀為重要的事情,
如何閱讀?閱讀什麼?為何閱讀?閱讀有何好處?
就會成為閱讀過程中的糾結,而抹煞最純粹的喜悅。
若生命是喜悅的,那麼閱讀會帶領人去發現。
中港高中的閱讀歷程起自2009年,在國文老師的共識與共創中,
坎坷卻又堅定的路途迄今,
如孔夫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鄰”,在學校、家長、社區的支持下,
竟也開出一片燦爛,如那最初佇立他校抬頭望見的”雙星掛月”,
確實”微微一笑很傾城”,獻給所有為閱讀付出的夥伴。

104-2中四各班小組發表

在年級PK賽之前,各班在班級內進行小組的PK!除了剪報內容的發表之外,道具、海報、戲劇表演也是令人為之一亮。有同學也循著舒老師的步伐,走訪書中介紹的美味小吃攤;當然舒老師的故事,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同學說:老師好厲害喔!每天悠哉、悠哉的,睡得飽飽地,然後晃出去吃個小吃,再找個咖啡廳,一個月寫個1-2篇文章,日子就可以這樣過去了。

看來,這真是一場味蕾及心靈的饗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