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前導

一、計畫內容

本校自102學年度辦理高中優質化後,在推動跨領域教師專業社群研發課程方面著力甚深,因此在前導工作的推動上,在教師專業社群的推動以及多元選修及校訂必修課程的推動上,將是我們可以協助其他學校的重點。在前導工作的推動上,我們將以以下的三個方向來進行相關的前導工作:

  • Z-1前導小組運作與增能: 針對105(2)前導計畫工作及計畫內容進行滾動式修正。為順利推動前導計畫,校內須成立前導推動小組,並依據工作項目分工,繪製前導工作小組工作地圖。前導工作小組主要為學校行政人員、資深社群成員以及課程核心小組成員。成員都有自己原先孰悉的項目,也能透過增能工作坊了解其他與課綱有關的區塊,能夠共同合作。 受益對象:本校教師、區域內合作學校之教師。

         預期效益:

           1.檢討105(2)前導計畫後,修正106年度前導計畫工作內容。

           2.依照前導計畫工作時程完成工作坊及研習活動。

           3.前導小組成員能夠就增能項目協助夥伴學校。

  • Z-2規劃辦理區域協作: 依據所訂定的前導學校工作計畫辦理區域協作工作坊或參加區域內其他學校所辦理的工作坊,達成區域合作。 受益對象:本校教師、區域內合作學校之教師。

         預期效益:

           1.能夠依計畫時程辦理區域協作工作坊及研習活動。

           2.前導小組教師能夠參與區域協作工作坊及研習活動。

  • Z-3專家諮輔工作: 辦理校內、區域及跨區域的專家諮輔工作,藉由專家的意見來達成前導的工作。 受益對象:本校教師、區域內合作學校之教師。

         預期效益:

           1.能夠依計畫時程辦理區域及跨區域的專家諮輔工作。

           2.能夠藉由專家諮輔之建議進行計畫的修正及推動。

二、前導推動小組工作地圖

前導

推動

小組

成員

課程:社群開發課程 (教務處及社群教師)

翁宗毅老師、張朝閔老師、余曉菁老師、徐保達老師、
陳慧敏老師、楊偉兆老師

課綱:課綱小組運作 (校長、秘書、總務、人事及核心小組)

周文松校長、范振龍秘書、歐靜瑜主任、王賜壽主任、
何智隆主任、楊珮妤老師、邱淑芬老師

團體:團體彈性規劃 (學務及輔導)

王志裕主任、白穗儀主任、詹豐隆組長、蘇靖媛組長、
吳旻靜老師、蔡佩君老師

研習:辦理各項研習(課發組及助理)

歐靜瑜主任、翁宗毅老師、張朝閔老師、陳琇姿老師、
鄭書麒老師、林志彥老師

計畫目標 ■  1.增能以奠基:由學校前導學校推動小組參與各項培力增能工作坊,並將各項推動策略帶回學校,藉此推動校內教師專業成長並促使學校團隊精進動能,從校內開始達成互動與共好。

■  2.規劃與發展:透過學校社群運作,進行跨領域及多元的課程研發,透過核心小組的運作,學校積極規劃與發展107總體課程,共同討論學校願景、學生圖像,繪製學校學生的學習地圖,完成十二年國教的課程轉化。

■  3.協力而同行:校內前導工作小組,在任務上須分工而合作,將人力及資源做分配,以減輕小組成員之工作負擔。在區域內,可與其他前導學校合作,共同協助其他學校。而透過學校發展之經驗的分享,亦可促進區域校際互助與協作,開拓並共享在地學習資源,均衡各區域優質高中之發展。

增能內容與策略

 

為達成計畫之目標,本校前導計畫增能目標的具體策略如下:

策略一: 定期召開校內前導小組會議

具體措施 預期成效量化評估 預期成效質性評估
1.校內前導小組會議 每兩週一次 前導小組自主管理與工作討論

策略二: 參與前導學校聯合工作坊與專家諮輔

學校要能夠協助他校,首先要能健全校內各項課綱實施準備工作的發展,因此前導計畫中的種子教師可先就增能的內容進行任務上的分配,並且將訊息帶回與夥伴分享。

1-1  參加一月一次的聯合大型團體工作坊與專家諮輔

1-2  參加前導學校培力工作坊

1-3  參加專任助理培力工作坊

具體措施規畫表

具體措施 預期成效量化評估 預期成效質性評估
2-1.  聯合大型工作坊與專家諮輔會議 每月一次 前導小組校際交流與增能
2-2.  前導學校培力工作坊 依優質化團隊辦理時程 協助前導小組增能
2-3.  專任助理培力工作坊 依優質化團隊辦理時程 協助前導小組增能

策略三: 規劃與辦理區域或跨區域協作

各校目前在107準備工作的規劃上,因學校的規模不同、資源不同,因此各校發展的進度亦不盡相同,因此藉由區域內的前導學校的合作可以達到相互協力之效。因此,在規劃與辦理區域的前導工作的協作上,可以有以下具體措施:

2-1. 建立區域內前導學校的整合與分工,訂期召開會議,規劃與商討區域或跨區分享會、專家諮輔會議,並且針對前導工作內容的工作檢討與問題解決方案討論。

前導工作執行具體措施規畫表:

具體措施 預期成效量化評估 預期成效質性評估
1.區域前導學校會議 每月份一次 達成區域內前導學校共識以及疑難交流
2.規劃區域分享會 每學期一次 透過區域內學校各項因應107工作的交流可以彼此學習與分享
3.規劃分區分享會 每學年一次 透過分區各學校各項因應107工作的交流可以彼此學習與分享
4.辦理專家諮輔會議 每學期一次 透過專家諮輔給予的建議,可以更精實前導計畫的執行。

2-2. 辦理區域或跨區域分享會:與區域內前導學校就與107課綱相關的十個主題為分享主題,輪流辦理至少一次區域或跨區域分享,相關主題如下:

(1) 課綱研讀與課程發展進程規劃

(2) 學生學習圖像繪製

(3) 課程學習地圖繪製

(4) 人力設備資源盤整與估算

(5) 多元選修課程共備與發展

(6) 校定必修課程共備與發展

(7) 彈性學習規劃

(8) 多元評量之研發

(9) 課程諮詢之規劃

(10) 課程評鑑之發展

2-3. 建立區域協作之溝通網絡,達成訊息的溝通以及資源共享。

■   前導工作執行具體措施規畫:與區域前導學校建立Line群組讓訊息交由更加便捷。

2-4. 可辦理跨區域的分享會,達成校際之間的交流與經驗分享。

■   前導工作執行具體措施規畫:規劃辦理跨區域前導學校分享會。

n  策略四: 規劃與辦理專家諮輔

透過專家諮輔可以就前導計畫在實際執行層面所遭遇的問題做一個實際的討論與解決,有助於前導工作的推動。

4-1. 辦理校內專家諮詢輔導

4-2. 區域內前導學校共同辦理規劃與商討區域或跨區專家諮輔。

4-3. 每所前導學校辦理至少一次的區域或跨區專家諮詢輔導。

前導工作執行具體措施規畫表:

具體措施 預期成效量化評估 預期成效質性評估
1.辦理校內專家諮輔 每學期一次 透過專家諮輔給予的建議,可以更精實前導計畫的執行。
2.規劃區域專家諮輔 每學期一次 透過區域內學校共同辦理專家諮輔會議,由專家為實際執行前導工作提供協助
3.規劃跨區域專家諮輔 每學年一次 透過跨區域學校共同辦理專家諮輔會議,由專家為實際執行前導工作提供協助

n  策略五: 學校完成的階段性任務

5-1. 將本校之校定必修:本校之校定必修課程:台灣大道特色課程已經實施兩學年,透過社群繼續修訂課程並進行課程教材的編纂及評量方式的研套,讓課程更加完備。多元選修課程已實施一年,亦將透過各社群研修課程,讓課程更加完整。本校多元選修課程已開放於區域分享並歡迎公開觀課。

5-2. 月底前完成核心小組的運作規劃及辦理核心小組的工作增能,並完成107課程推動工作甘特圖。

5-3. 06年12月底前完成本校107課程總體架構。

5-4. 行協作計畫,協助友校推動107課程規劃。

預期效益

 

1.     辦理前導工作具體實施量的效益:提出本校辦理前導計畫檢核表,檢核項目如下:
項次 項 目 名 稱 檢核方式
1-1 分配教師參與每月辦理一次之聯合工作坊至106年6月止參加之教師比例 □派員參加每月一次之聯合工作坊。

□至106年6月止參加高中部教師比例達50%。

1-2 區域規劃會議的召開次數。 □負責辦理區域規劃會議1次。

□校長、教務主任、秘書或課發組長派員參加每次區域規劃會議。

1-3 辦理區域協作的次數與參與人次/校數。 □辦理區域協作1次

□參與人次達70人次。(前導7校+受輔學校)

1-4 辦理校內專家諮輔的次數。 □辦理校內專家諮輔次數2次。
1-5 辦理區域或跨區專家諮輔的次數與參與人次/校數。 □辦理區域或跨校專家諮輔1次。

□邀請學校參與區域或跨校專家諮輔,人次達70人,校數達15校。

□參與區域或跨校專家諮輔4次。

1-6 試行課程的數量。 □校定必修課程9門。

□多元選修15門。

□彈性課程5門。

2.     質的效益:

項次 項  目       質性效益評估
2-1 增強課綱核心小組的課程領導力 £課綱核心小組成員都能夠參與增能工作坊。

£透過增能工作坊及校際的交流,學校課綱核心小組的成員能夠具備完成前導工作的知能。

2-2 提升教師課程規劃與研發之能力 £教師能夠了解何謂素養導向的課程。

£教師能夠參與各類型課程規畫之研習或工作坊。

£教師能夠參與社群,共同規劃課程及進行課程研發。

2-3 增強區域內友校之間的合作 £進行校際交流活動,促進校際交流。

£辦理跨校共備,共同研發課程。

£辦理公開觀課,促進校際交流。

£辦理課程博覽會,促進校際交流。

2-4 穩健推動與完成十二年國教課綱之發展與轉化 £能夠順利完成107課程計畫。

£能夠協助友校共同努力銜接107課綱。

經費需求 經常門(單位:千元)
1500千元

三、辦理大型工作坊

四、辦理校內會議

五、辦理校際交流

六、辦理諮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