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創意、生活、在地文化課程,設計有系統、有層次、多元的特色課程,讓教學可以跨越領域、打破學校場域和生活結合,使學生從課程設計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尋找可行的策略,養成態度積極、富有創造力、擁有帶著走的學習動力,奠定終身學習基礎。
本校SWOTS分析與因應的行動策略
S(優勢)
- 教師熱心負責,樂於服務,願意追求自我成長與學習。
- 教師願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 領域社群發展穩健成熟。
- 跨越領域,藉由資深教師的教學分享與演示,成長教學專業。
W(劣勢)
- 學校沒有充裕的教師,相較授課時數偏高,課務及行政工作繁重無暇兼顧專業發展。
- 部分教師無法有效運用e化設備。
- 教師對於如何進行創新教學與新課程的研發缺發經驗與專業協助。
O(機會)
- 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教育改革的聲浪,是教師思考與提升自己的時機。
- 優質化的輔助力量提供教師在教學部分的支援。
T(威脅)
- 無法突破傳統升學導向束縛,難脫傳統教法。對教育政策質疑。
- 面臨12年國教,學生異質性大,教師難以兼顧個別差異。
- 距離學校4.5公里處將成立另一所市立高中,性質與學校相同,對於同為社區高中的本校招生區域的重疊性高,增加本校招生的困難度。
S(策略)
整合發展健全、有目標的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形成種子教師群,透過規劃的課程內容,以固定有頻率的方式經營社群活動與研習,有助教師教學的專業成長,達成精進教學。
具體作為
緣起
本校實施優質化計畫以來,各領域教師社群運作發展已具有初步成效,思考學校願景與優質化目標後,為了協助教師精進教學,讓特色課程發展社群可以更切合十二年國教之實施精神,聚焦於發展本校學校特色課程,教師需具備編寫課程、擁有發展多元教材的能力,讓教學可以跨越領域、打破學校場域和生活結合,使學生可以多元適性的學習,擁有帶著走的學習能力。
目的
- 教師專業能力提昇,對於研發課程與教學相關問題,能有跨領域互動諮詢的機會。
- 教師具有發展課程與設計課程的能力。
- 發展本校特色課程愛校愛鄉愛土,以生活為核心,以創意為應用,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生能彈性學習並且增進學習成效。
實施方式
- 辦理教師課程發展與設計研習:邀請專家學者及推動績優教師到校實施教育訓練,提升教師能力。
- 推動教師課程設計工作坊:透過工作坊的運作,定期召開對話、共備,讓具有教材發展能力的教師,能將成功的經驗分享,彼此討論解決教學問題。
- 製作特色課程教材:編寫教材,審核教材,建置教材平台。
- 發展教學模組:跨領域的教學模組,建立以課程為教學主軸的合作模式,以作為107新課綱校本選修及特色課程之教學模式建議。
預期效益